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登高山必看 |如何預防高山症?3種高山症類型症狀與治療

登高山必看 |如何預防高山症?3種高山症類型症狀與治療

高山症是泛指人在高海拔地區時,因高海拔環境所導致的身體狀況,正確的名稱為「高海拔疾病」。依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資訊表示,海拔3000公尺的高山,山頂的氧氣含量只有平地的約七成左右,當海拔的高度上升,空氣中的氧分壓也會變低,身體的血氧濃度會隨著氧氣分壓下降而降低,身體適應高山環境的速度若趕不上高度上升的速度,即有可能導致高山症的發生,你是否有爬百岳時頭劇烈疼痛,甚至是嘔吐不止的經驗呢?

在文章開始之前,歡迎您點以下圖示追蹤溫特的IG及FB,

看更多的戶外景點/行程分享,您的追蹤都是我繼續寫文章的動力喔!>_<

本篇文章整理自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高山症文章,以及個人至台灣地區緊急救護協會上課(PAC攜帶型加壓艙操作實務&高山症防治課程)所統整出的資訊。

高山症-高海拔疾病類別與症狀

南湖大山 五岩峰

目前將常見的高海拔疾病分為以下三類:
先決條件:登高,海拔高於2500公尺,一般來說,大部分的人只要低於2500公尺的高度都不容易發生問題,不過,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環境,就可能會對人體機能造成些許的影響。

▪︎ 1.急性高山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頭痛是最常見的第一個症狀(但也並不是所有患急性高山病的人都會出現此症狀),噁心嘔吐是病情惡化的重要指標,因缺氧身體可能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吃不下飯、嘔吐、虛弱等症狀,約有36%的人有過類似症狀。

▪︎ 2.高海拔腦水腫(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 HACE):急性高山病的惡化,有登高且發生走路不穩、意識變化、嗜睡、嚴重頭痛等症狀,若沒有妥善處理,嚴重可能導致昏迷或死亡,「步態不穩」是高海拔腦水腫的重要指標。

▪︎ 3.高海拔肺水腫(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因低血氧時肺動脈壓上升所導致,如果在休息狀態下依然感到呼吸困難、喘氣不止、乾咳、胸悶,就要考慮是否出現高山肺水腫,隨著疾病惡化可能會出現發紺、肺有囉音或哮鳴聲,嚴重也可能導致死亡。

如何預防高山症?

雪東風景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瞭解了高海拔的疾病類別及症狀後,一起來認識如何預防高山症吧!以及若是在登山時已經發生高山症了,可以怎麼做?

▪︎ 1.緩慢上升:登山過程中,避免快速上升高度,可以將步調放慢,讓身體有時間慢慢適應高海拔環境,睡眠及保暖充足也很重要。

▪︎ 2.高度適應:登高山前一天,可先在2000~2500公尺左右的地區睡一晚,進行高度適應,活動前1~2個月,在高海拔地區待過2~3天,也有助於身體的高度適應。

▪︎ 3.飲食習慣:不吸菸、飲酒,飲食盡量採高醣低脂,避免食用容易產氣的食物(豆類、汽水、糯米等)。

▪︎ 4.使用預防藥物:Acetazolamide (Diamox,丹木斯) 是目前預防急性高山病、高海拔腦水腫的常見用藥,鈣離子阻斷劑、威而鋼則是預防高海拔肺水腫的常見用藥。

注意:磺銨劑過敏及蠶豆症者不能服用成分為Acetazolamide的藥物,用藥前建議先諮詢醫師,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服用藥物,也要注意藥物造成的副作用,也建議各位山友勿輕易給隊友&其他山友任何口服藥物,若服藥者身體發生任何狀況,可能會因此必須負法律責任。

發生高山症了,可以怎麼做?

%E4%BD%90%E6%A1%83%E7%A7%98%E5%AF%86%E5%9F%BA%E5%9C%B0 2 登高山必看 |如何預防高山症?3種高山症類型症狀與治療

發生高山症最好的治療就是「立刻下降高度」,通常下降海拔500~1000公尺症狀就會有非常明顯的改善,若會使用PAC攜帶型加壓艙,在山屋時也可以請病患躺入PAC內,做加壓處理,等病患症狀減輕後,一樣需要緊急下撤,勿再繼續往上攀登喔!

高山症黃金定律

1. 有人得了高山病尚不必驚慌,但讓隊員死於高山病就是不智了。

2. 高海拔的任何病症,都應先假定是高山病,直到證明是別的疾病為止。

3. 絕對不要帶著症狀上升高度。

4. 如果症狀正在惡化「立刻」下往低海拔。

5. 絕對不要將患有症狀的人單獨留下。

LOGO橫幅

追蹤溫特的IG 👉 請點我

追蹤荒野探險隊的IG 👉 請點我

本網站內的照片及文字皆由本人所拍攝/撰寫,未經同意請勿擅自使用。

▲合作邀約聯絡:chenwinter.travel@gmail.com

看更多戶外行程/知識/裝備分享文章↓↓↓

Winter溫特

嗨!我是Winter,一位熱愛大自然的戶外玩家,喜歡用文字和影像說故事。 生活總是圍繞在山海之間,熱愛登山、溯溪、攀岩等戶外運動,喜歡冒險,不為自己設限,比起床更喜歡睡帳篷,比起逛百貨公司更喜歡漫步在叢林之中。 2019年用了36天徒步環島台灣一圈,立志探索台灣的美,不浪費每一個晴朗的好日子。😊

This Post Has 6 Comments

  1. Hey There. I found your blog using msn. This is a very well written article.
    I will be sure to bookmark it and come back to read more of your useful information. Thanks for the post.

    I’ll definitely comeback.

  2. Right here is the right blog for anybody who wishes to find out about this topic.
    You understand a whole lot its almost hard to argue with you (not that I actually would want to…HaHa).
    You certainly put a new spin on a topic that
    has been discussed for ages. Great stuff, just wonderful!

  3. I need to to thank you for this wonderful read!!
    I definitely loved every little bit of it. I have got you bookmarked to look at
    new things you post…

發佈留言